CFPS小课堂 | 家庭成员的定义
来源:时间:2022-05-12 03:51阅读:
我们在用户邮件中常常会收到这样的问题:
(1)请问CFPS的家庭规模计算中包括到哪些人?
(2)请问CFPS的家庭规模计算中包括到哪些人?
(3)成年子女算在家庭成员中吗?
(4)外出上学的孩子会接受调查吗?
4Blabla……
所有这些问题都与CFPS设计中“家庭成员”的定义有着直接的联系。关于“家庭成员”的详细定义用户可以查看项目网站上的用户手册以及历次调查的家庭成员关系库清理报告。本次小课堂将从几个关键点为大家简单讲解CFPS如何界定“家庭成员”。
1、婚姻、血缘或领养关系是基础
凡是被定义为同一个家庭的成员之间一定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婚姻、血缘或领养的亲属关系,如果不具备这一条件则是非家庭成员。譬如长年在家里居住的保姆则是非家庭成员。
2、是否存在经济联系是关键
除了有以上的亲属关系之外,个体还需要和家庭有经济联系才会被定义为家庭成员。经济联系是指需要靠家里供养或需要养家的人员。譬如已经成家并且在经济上与父母家庭完全独立的成年子女则不算家庭成员,而在外打工定期给家里寄钱的子女则算是家庭成员。
3、结合多种判断标准很重要
基线调查时,人员中哪些人与家庭存在经济联系(即CFPS中的“同灶吃饭”)由家庭成员问卷的回答人进行主观判断。为了避免有人员疏漏,在CFPS2010问卷中,访员需要特别提醒家庭问卷回答人对七类不居住在家里的人员的判断,只要这些人与家里有经济联系,则应包含在“同灶吃饭”的人员中。这七类人员分别是外出读书、外出打工/工作、出家、探亲访友、服刑、参军/服役、出境的人员。
而在追踪调查CFPS2012、CFPS2014中,问卷添加新进成员和离家成员判断模块内容。对于新进人员,追踪调查主要基于新进成员与原家庭成员的亲属关系和居住时间来进行判断。对于离家成员,CFPS2012依赖于离家人员个人特质,如离家原因、配偶和子女是否在家、是否工作、是否养家或是由家里供养等多层级系统判断的方式;CFPS2014则依赖于离家原因和回答人的主观判断相结合的方式。
4、是否居住在同一地址不影响结果
家庭成员中只要满足了以上三种要求,在物理上是否居住在同一地址不影响判断结果。居住在同一地址但没有亲属关系的不是CFPS定义的家庭成员,不居住在同一地址但有经济联系的亲属是CFPS定义的家庭成员。CFPS同时也会记录上各家庭成员是否在物理上居住在家里,以供有研究需要的用户使用。
请您关注CFPS公众号,阅读更多CFPS小课堂:ISSS_CF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