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4日是北京大学建校123周年,也是五四运动102周年。上午八时,北京大学举办了升旗仪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学好党史故事。学生资助中心主任刘海骅,结合本次升旗仪式在中心例会上分享党史学习故事。
刘海骅结合升旗仪式诵读环节和江西实践的经历,同党小组成员分享了方志敏烈士狱中的故事。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队追剿,此役我军损失惨重,方志敏等军团主要领导被俘、牺牲。方志敏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戴着沉重的镣铐在狱中创作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优秀作品,并用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焕发出的人格魅力感召了三位国民党官吏,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实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大爱。
随后他为党小组成员诵读了《可爱的中国》(节选),他讲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方志敏烈士的作品中写出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么活着才最有价值。每次读到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
他讲到,不论是《清贫》、《可爱的中国》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文学艺术作品,还是嘉兴南湖上熠熠生辉的红船都是珍贵的革命文物,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建党百年之际,学生资助中心依托燕园起航活动,组织同学们前往香山革命纪念基地、军事博物馆和抗日战争纪念馆、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等,就是要依托革命文物,引导学生牢记革命历史,传承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革命实践,才能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