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传送门 | 抑制or促进?公共卫生投入如何影响农村居民消费
来源:时间:2018-11-12 10:21阅读:
当我们谈论城乡差别时,我们会谈论什么?鳞次栉比的高楼与稀松排列的矮房,人流如潮的街道与人烟稀少的田坎?繁华、忙碌、拥挤和快节奏是城镇生活的代名词,宁静、质朴、和睦和慢节奏是农村人的生存图景。
抑制or促进?
对于城乡之间的印象,我们大抵能想到这些特征明显的物质形态,而对于更深层次的环境、医疗和收入状况等社会性议题,我们还需做更加细致和深入的探讨。是否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就意味着将产生抑制消费增长、妨碍城镇化进程等负面影响?新近的研究结果将告诉我们,情况不尽如此。
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的消费收入比未必会低于城镇居民,甚至会出现前者高于后者的情况,解释这一看似矛盾的现实,在于探讨公共卫生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公共卫生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积极正面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来自毛捷与赵金冉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网上的《政府公共卫生投入的经济效应—基于农村居民消费的检验》一文。
“挤出"or“挤入”
有关政府公共支出(或财政支出)如何影响居民消费,国内外已有研究形成了以下两种主流观点。一部分文献支持新古典主义的 “挤出效应”观点,认为财政支出的增加导致居民承担更重税负,从而减少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
与之相对,另一部分文献支持凯恩斯主义的 “挤入效应”观点,认为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带动社会总产出增长,进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公共卫生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究竟是抑制还是促进,已有文献在理论上并未给出明确结论。
公共卫生投入vs农村居民消费
毛捷与赵金冉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库,并利用工具变量估计等方法,实证检验中国政府公共卫生投入对农村居民不同类型消费(非医疗消费和医疗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参加新农合、到达医疗机构时间的缩短与农村居民的非医疗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这在风险厌恶度较低(预防性储蓄动机较弱)的家庭中更明显;参加新农合与农村居民的医疗消费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这种作用会随着家庭医疗消费偏好的下降(家庭平均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减弱。这表明,中国政府的农村公共卫生投入,在刺激农村居民非医疗消费增长的同时,并未以减少农村居民的医疗消费为代价。
如何发挥公共卫生投入的积极效益?
依据此项结论,研究者对政府的决策给予了相关建议,即政府需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并不断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此举即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有利于扩大内需,也为不断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程度提供动力。具体政策建议包括:可从农村地区实际卫生状况出发(包括农户到达医疗机构的时间和新农合覆盖率等),考核政府农村卫生投入的绩效;不断完善农村居民基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包括农户的收入、财产和健康水平等),以此为基础,在制定公共卫生投入相关政策时,兼顾农户的风险厌恶度和医疗消费偏好等因素,使得公共卫生投入更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益。
全面小康vs全民健康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人民群众迫切关注的社会问题,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十分必要,毛捷与赵金冉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验证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医疗卫生改革基本方针贯彻执行的必要性。要全面小康,更要全民健康,加强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投入是缩小城乡居民实际卫生状况差异、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必要途径,也是保障社会成员、特别是医疗状况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毛捷,赵金冉.政府公共卫生投入的经济效应——基于农村居民消费的检验[J].中国社会科学,2017(10):70-89+205-206. 阅读原文
上一篇: 下面没有链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