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文献传送门

文献传送门 | 中国儿童发展状况如何?CFPS来回答(下)

来源:时间:2018-12-04 03:40阅读:

2015年,芝加哥大学Chapin Hall研究中心及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使用CFPS2010年的基线调查数据,合作开展了关于中国儿童发展总体状况的研究。上一期文献传送门主要介绍了客观指标的研究成果,本期将继续介绍各项主观指标的研究成果,包括儿童心理和社会-情感福祉以及教育获得与认知发展。此外文章还展示了家庭和社会环境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中国儿童心理和社会-情感福祉

 

心理福祉和社会福祉是两个相互独立但关系密切的儿童发展领域。心理健康指的是儿童的精神和情感状态,以及他们对自己和未来的看法,社会福祉反映的是儿童在生活中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研究表明,在10-15岁儿童中,有21%的人每周超过2次出现抑郁症状。农村儿童的自尊和自我效能均值均显著低于城镇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单亲/孤儿家庭的儿童最容易患心理疾病。

 

中国儿童教育获得与认知发展

 

教育和认知能力是指儿童学习与其年龄段相适应的语言、数学和其他知识的能力,并有足够的认知技巧、能有效地理解周边环境并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研究显示,城乡的基础教育入学率均在90%以上,这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然而,学校满意度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农村儿童特别是农村男童对自己的学校最不满意。农村儿童的词汇和数学测试成绩都低于城市儿童。

 

家庭和社会环境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家庭是儿童成长和教育的基本环境。家庭对于儿童各方面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尤其在早期儿童身体生长、认知和社交发展快速变化期间。大部分中国父母积极参与儿童的早期教育和学校教育,但参与的状况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异。

 

研究者用多元回归统计模型分析了家庭和社区环境对儿童发展各方面的影响,并把儿童的人口统计特征作为控制变量。结果显示,即使控制了人口学特征,儿童发展状况的城乡差距依然很大。经济与家庭背景对儿童发展状况影响显著。虽然家庭贫困会影响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词汇测试分数,但正面管教有助于提升儿童发展状况,尤其是儿童的心理和社交状况。

 

城乡儿童发展差异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建立在户口制度之上的城乡二元身份是中国社会经济状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基于此,研究比较了农村与城市儿童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环境,发现城乡儿童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差异,农村儿童面临着家庭、学校及社会上的多重风险因素。导致这一差异的最为根本的原因要追溯到国家政策和具体措施上。

 

农村儿童的遭遇,尤其是留守儿童以及随父母进城的儿童的遭遇,相当程度上是源于对农村居民及其流动人口的排外政策和歧视措施,而这些不公平正是建立在户籍登记制度之上。因此,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消除歧视政策,将流动农民工的孩子和打工子弟学校纳入公立学校体系。

 

对于撤点并校的政策,虽然在几年前停止了,但对一些农村地区的儿童的发展已经造成了永久的损害。为弥补这些损害,地方政府应当重视学生上学交通、校园设施、教师培训和补助等方面的投入,以提高农村地区公立学校的质量。还应当为农村儿童提供早期教育,以提升农村儿童福利,减小城乡差距。

 

除学习成绩上的城乡差距之外,农村儿童在身体健康和社交-情感方面的发展缺陷也值得注意。政府可以在弱势儿童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一个专门机构,委派专业人士专职协调,为这些儿童和家庭提供各类所需服务。

 

文献来源

 

陈立钧,扬大力,任强. 2016. 《中国儿童现状调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阅读原文”。

 

 

请您关注CFPS公众号,阅读更多CFPS小课堂:ISSS_CFPS

上一篇: 文献传送门 | 寒门难出贵子究竟是谁的锅? ——经济和非经济家庭因素对孩子识字能力的影响

下一篇: 文献传送门 | 中国儿童发展状况如何?CFPS来回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