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文献传送门

文献直通车 | 中国人的主观福祉

来源:时间:2022-07-18 01:44阅读:

The Subjective World of Chinese People: Evidence from the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Guest Editor: 张春泥

Co-Guest Editor: 谢宇

 

• Social-demographic correlates of mindset in China

  中国人思维模式与社会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

 

黄青、谢宇

 

思维模式,或成长或固定,代表了人们对能力本质的两种观点,由心理学家Carol Dweck首次提出。思维

模式在动机、自我管理、人际交往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人们对其研究兴趣也不断增长,但很少有对中

国人思维模式的讨论。本研究基于CFPS数据,旨在全面了解中国人思维模式与社会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

我们根据心理学文献,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思维模式的二元状态。我们发现出生地、受教育程度、

就业状况及重大事件与思维模式相关。我们还发现,思维模式作为一个基本的心理要素,与受教育程度、

认知技能、态度和主体幸福等多个结果密切相关。

 

关键词: 思维模式、认知技能、性格特征、社会心理

 

• Family life and Chinese adults' happiness across the life span

  中国各年龄段成年人的幸福指数和家庭生活

 

徐嘉树、柳皑然

 

由于人们绝大部分的生活都在家庭中度过,个人的幸福指数与其家庭生活密切相关。本文利用CFPS 2018

的数据,研究了家庭经济地位、家庭过程、子女特征与中国成年人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生命历

程视角,考察了这种影响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潜在差异。我们发现,家庭收入和房产状况这样的指标与人们

的幸福指数总体上呈正相关,已婚成年人比未婚成年人更幸福,没有孩子会降低老年时的幸福指数,成年

子女的学历如果是大学及以上能提高家长的幸福指数,而成年子女未婚则会降低家长的幸福指数。另外,

上述不同因素与幸福指数之间的关系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关键词:幸福指数、中国、家庭、生命历程

 

• Trends and socioeconomic differentials in depression prevalence in China, 2010-2018

  中国抑郁症患病率趋势和社会经济差异,2010-2018年

 

骆为祥、赵孟珂

 

现已有许多围绕中国抑郁症患病率及其社会相关性的研究,但很少有研究探讨抑郁症患病率与其不平等的变

化趋势。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全国性数据,本文研究了2010到2018年间中国成年人抑郁症状的变化模

式。本文采用随机截距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了不同受教育和家庭收入水平的人群的抑郁症患病率的历时

趋势。研究发现,这段时间内中国抑郁症患病率显著提升,在男性和女性、农村和城市居民、非老年人群

体当中都十分明显。研究还发现抑郁症患病率在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中增长得更快。因此,

尽管高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抑郁水平仍然更低,但是其与低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差异却在缩小。

 

关键词:中国、抑郁症、健康差距、社会经济地位(SES)

 

• The trajectory of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and its multiple determinan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当代中国主观社会地位变化轨迹及其多重决定因素

 

周扬

 

主观社会地位是个体对其所处社会阶层的主观感知,型塑了主观层面的社会不平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

调查数据,采用增长曲线建模策略,研究了2010到2018年间中国民众主观社会地位的变化轨迹,及这种轨迹

如何受到客观社会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民众的主观社会地位呈现出中层认同的分布特征,即大多数人

都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中间阶层;且在2010到2018年间,中国民众主观社会地位的均值得分呈现出随时间而

不断提高的趋势。主观社会地位的轨迹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不同维度下的客观社会经济地位指标对主观社会

地位的基线值和增长率有着异质性影响,这表明中国民众主观社会地位的变化轨迹有着多重决定因素。教育、

收入、政治资本可以逐渐缩小不同阶层之间的主观社会地位差距,而财富和就业状况则扩大了这种差距,加剧

了主观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本文强调了财富状况对主观社会地位动态变化所带来的梯度效应,有助于我们更

好地理解当代中国的主观社会分层现状。

 

关键词:主观社会地位、轨迹分析、多重决定因素 

 

• Exploring Chinese folk religion: popularity, dffuseness, and diversities

  探索中国的民间信仰:普遍性、混合性与多样性

 

张春泥、卢云峰

 

民间信仰作为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基础,融合了佛道教的诸多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高度综摄的

信仰体系。大多数社会调查对宗教的测量都以教派、宗派为基础,忽视了民间信仰,也难以展现中国宗教

信仰的混合性特征。本研究通过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持续改进对宗教的测量工具,提供了对中国

民间信仰的普遍性、混合性与多样性等方面的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人的多信仰和民间信仰非常普

遍,近百分之五十的受访者称自己有多个宗教信仰,民间宗教信仰者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其次,中

国人的信仰混合存在多种模式,通过潜在类别分析,本文区分了四类典型的宗教信仰者:“单一信仰者”

“风水信仰者”“混合性佛道教徒”及“泛宗教信仰者”。最后,本文描述了不同类型宗教信仰者的实践

频率和对宗教的态度,发现各宗教信仰者的虔诚度不尽相同,民间宗教信仰者不如西方制度性宗教信仰者

那么虔诚,但其虔诚程度与东方制度性宗教信仰者类似。

 

关键词: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国民间信仰、混合宗教、差异、普遍性

 

• Union formation and childbearing among Chinese youth: Trends and socioeconomic differentials

  中国青年婚恋与生育行为:趋势和社会经济差异

 

於嘉 

 

过去几十年来,受经济发展、观念转型和计划生育政策等社会变迁的影响,中国家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研

究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年轻一代的婚恋和生育行为。结果显示,尽管平均初婚年

龄持续提高,年轻人总体上仍表现出对缔结婚姻、组建家庭的渴望和重视。随着人们对同居接受度的提高,中

国的同居模式逐渐从“第二次人口转型”变为“弱势模式”。在最新的出生队列中,同居者与非同居者在婚前

怀孕、婚前生育和离婚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对生育的分析显示,中国女性的生育年龄相对较早。2016年全

面二孩政策也一定程度鼓励了年轻女性的生育,几乎一半的80后已生育了二胎。从生育观念来看,理想子女数

在年轻人中有明显下降,尤其是拥有较高学历和城市户口的群体。综上,本文结果表明,中国年轻人婚恋和生

育行为的变化将带来初婚年龄的持续推迟和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然而自愿单身者仍极少数,绝大多数年轻人

依然重视婚姻和生育。

 

关键词: 中国、生育、青年、婚姻与同居、社会经济地位

 

请您关注CFPS公众号,阅读更多CFPS小课堂:ISSS_CFPS

上一篇: 努力vs.家境: 哪种成就归因模式在中国更主流?| 文献传送门

下一篇: 能源贫困对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文献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