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文献传送门

男性育儿参与、家庭传统文化观念与女性劳动供给 | 文献传送门

来源:时间:2024-07-12 01:52阅读:

男性育儿参与、家庭传统文化观念与女性劳动供给

 

期刊:《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9期

作者:王希茜,何宗樾

机构: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DOI: 10.19681/j.cnki.jcufe.2022.09.005

 

CFPS项目办公室感谢作者团队的供稿。“文献传送门”栏目诚邀用户投稿,欢迎您介绍基于CFPS数据的优秀

成果。

 

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以及新增劳动力数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女性劳动参与率降幅较大。三孩政

策的实施,使得女性作为生育决策主体,以及家庭无酬照料责任的主要提供者,会面临更为突出的就业歧

视以及生育后重返职场受阻等问题,给女性发展带来更多的挑战。与此同时,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确定

成果。进一步削弱了家庭照料能力。在当前隔代照料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社会背景下,如果没有其他照料资

源进行补充,女性只能让渡其在收入水平、劳动保障以及职业发展上的机会和空间,采取中断就业或是更

为灵活的就业来应对。如何破解女性普遍面临的工作与家庭的矛盾,建立化解冲突的长效机制,推动实现

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已经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者开展了对女性劳动

力供给的研究。总数量的14.1% 。政府大力推动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主要目标是减少因上学距离过远导

致的辍学,以及为偏远地区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提高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质量。

 

既有研究表明,鼓励男性参与育儿照料的政策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女性就业,推动劳动力市场的性别

平等;又能够在文化上倡导家庭共同承担责任的良好氛围。考虑到国别与地区差异,在研究以上问题时,

我们还需要兼顾文化传统、家庭伦理等基本国情。具体而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男性参与育儿并没有被

广泛认可,家庭传统文化观念可能仍是阻碍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原因。

 

沿用此思路,这篇论文将家庭传统文化引入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探讨了男性育儿参与对女性劳动

供给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论为促进女性就业以及稳定人口增长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政府相关政

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撑。

 

理论假设

 

这篇论文借鉴已有研究,建立了一个男性育儿参与影响女性劳动力供给的理论模型。

 

模型表明:(1)在女性选择是否进入劳动力市场时,男性照料小孩时间的增加会提高女性进入劳动力市

场的可能性,进而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2)在女性选择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男性照料小孩的时间会提

高女性劳动供给时间。据此,提出如下待验假设。

 

假设1:男性参与育儿能够提高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劳动供给时间。

 

女性最优劳动力供给受到孩子质量的权重系数的影响,该权重表明家庭成员对子女的重视程度,与家庭成

员对男女分工、生育、孝道、婚姻等传统文化观念密切相关。权重系数越大,最优女性劳动供给时间越少,

其参与工作的概率也越小。据此,提出如下待验假设。

 

假设2:家庭传统文化观念越重,则女性劳动参与率越低,女性劳动供给时间越少。

 

实证策略

 

首先,考察男性育儿参与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用workij表示j地区女性i的劳动供给指标,具体包括女

性劳动参与决策(jobij)和女性劳动供给时间(workhoursij)。用fathercareij表示家庭中女性i的

配偶参与儿童照料。基准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Xij表示其他照料方式、女性个人特征、配偶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相关的控制变量。theta(j)表示地

区层面的固定效应;最后一项为随机扰动项。beta1可以衡量男性育儿参与对女性劳动供给的总体影响。

 

其次,为了识别传统观念的影响,该论文引入了家庭传统文化观念及其与男性育儿参与的交互项。

模型扩展如下:

 

其中,beta3可以衡量家庭传统文化观念的调节效应。当beta3<0,表明家庭传统文化观念越强,男性育儿

参与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会被削弱;反之,当beta3>0,则表明家庭传统文化观念越强,男性育儿参与对

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会被进一步增强。

 

研究数据

 

这篇论文的数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执行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主要使用两个

层面的数据:(1)基于成人问卷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等;(2)基

于家庭问卷和家庭关系问卷的家庭信息,包括家庭规模、抚养结构、家庭储蓄等。

 

考虑到仅CFPS2014年调查问卷包含的主观态度模块涉及丰富的与家庭观念、文化传统相关的变量。因此,

综合考虑到劳动供给、照料方式以及家庭传统观念等核心变量的可得性与可比性,该论文最终样本为2014

年年龄在20岁至49岁且有0岁至15岁孩子的已婚且居住在城市的女性样本。

 

研究发现与结论

 

基于CFPS2014年的数据,以“白天孩子由谁照管”变量为例,图1报告了不同照料方式在儿童照料中所占

的比例。结果显示,家庭内部照料责任主要由母亲承担,其占比为45.64%;隔代照料是仅次于母亲照料

的方式,其占比约为21.76%;男性参与儿童照料的比重仅为4.27%。因此,该图表明当前我国男性参与

率普遍偏低,儿童照料责任仍旧与“母亲身份”天然连接在一起,即使是双薪家庭,女性依然承担着主要

照料责任。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男性育儿参与显著提高女性劳动供给和收入水平,且没有显著降低男性自身劳动供

给。家庭传统文化观念会弱化男性育儿参与对女性劳动参与的促进作用,且该效应对于高育龄女性、低

学历女性以及大家庭中的女性尤为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社区幼儿照护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男性

照料决策,有利于缓解夫妻双方的育儿压力,是对家庭照料的重要补充。

 

研究贡献

 

第一,关于儿童照料的文献非常丰富,但是主要集中在隔代照料和育儿机构照料这两个方面。目前,随

着女性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角色转变,探讨男性参与育儿照料变得更加有意义。

然而关于男性育儿参与的文献大都集中在讨论夫妻双方在生育决策和儿童照料上的责任分配,国内很少

有文献关注男性参与儿童照料与女性劳动参与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较为有限。这篇论文利用中国家庭

追踪调查(CFPS)2014年数据,分析男性育儿参与对女性就业的影响,为促进女性就业以及稳定人口

增长等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政策方向。

 

第二,研究充分考虑了家庭传统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以及施加的影响,创新性地引入中国特色的家庭传统

文化,拓展了该领域的研究思路。

 

请您关注CFPS公众号,阅读更多CFPS小课堂:ISSS_CFPS

上一篇: 汇总提问 vs 分项提问:家庭收入的不同提问方式有何差异 | 文献传送门

下一篇: 生育意愿的代际传递:父母观念和行为的影响 | 文献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