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文献传送门

Urban–rural disparity of child poverty in China | 文献传送门

来源:时间:2024-07-17 03:43阅读:

Urban–rural disparity of child poverty in China: Spatio-temporal chang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期刊: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作者:汪侠, 海少琪, 蔡佩汝

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DOI:10.1016/j.jrurstud.2022.03.005

 

CFPS项目办公室感谢作者团队的供稿。“文献传送门”栏目诚邀用户投稿,欢迎您介绍基于CFPS数据的优秀

成果。

 

研究背景

 

过去十年间,中国在脱贫工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中国贫困治理已经进入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

收入贫困转向多维贫困的新阶段。

 

在与贫困的斗争中,约占贫困人口20%的贫困儿童被列为最主要的减贫群体之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

相比成年人,儿童群体更易陷入多维贫困。由于地理、政策等原因,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城

乡儿童在教育、健康、营养等多方面的均衡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剖析城乡儿童多维贫困差异及其影

响因素,能够为儿童多维减贫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全球发展中国家儿童减贫提供有益参考。

 

研究数据及方法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中2010-2018年儿童及其所在家庭的相关数据(表1),选取

生活水平、照料、教育、健康和营养五个维度构建儿童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基于Alkire–Foster方法、

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中国城乡儿童多维贫困差异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囿于数据限制,空间分析在省级层面开展。

 

表1 2010-2018年CFPS儿童问卷样本分布

研究结论

 

1. 城乡儿童多维贫困差异的时间变化

 

2010-2018年,中国城市、乡村儿童多维贫困状况均有所改善,城市儿童贫困程度低于农村儿童。研究

期内,城乡儿童多维贫困差距呈不断降低趋势(图1)。

 

图1. 2010-2018年中国城市、乡村儿童多维贫困指数

 

2. 城乡儿童多维贫困差异的空间变化

 

在城市地区,儿童贫困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并呈连续分布;而中东部地区的儿童贫困主要分布在发达

省份的周边地区,如北京、天津周边的河北省(图2)。而在乡村地区,儿童贫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

特征,贫困程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加(图3)。

 

研究期内,中国城乡儿童多维贫困差异呈现自东向西逐步递增的空间特征(图4)。

 

图2. 2010-2018年城市儿童多维贫困空间分布(省级层面)

 

图3. 2010-2018年乡村儿童多维贫困空间分布(省级层面

 

图4. 2010-2018年城乡儿童多维贫困差异空间分布(省级层面)

 

3. 城乡儿童多维贫困差异的维度变化

 

2010-2018年,城乡间各维度的贫困差距不断缩小,东部地区城乡差异最小,西部地区最大,特别是贵州、

四川和云南省。至2018年,城乡间的营养贫困差距仍较突出,其次是生活水平(图5,图6)。

 

图5. 2010、2018年城市儿童各维度的贫困状况

 

图6. 2010、2018年乡村儿童各维度的贫困状况

 

4. 城乡儿童多维贫困差异的影响因素

 

中国城乡儿童多维贫困差异主要受城乡发展差异和区域贫困差异的共同影响(图7)。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

家庭条件、移动能力、医疗资源是影响城乡儿童多维贫困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此外,经济条件、基础教育

和抚养能力也会影响城乡儿童贫困。

 

一方面,虽然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城乡间在经济收入、产业发展、就业机会等方面

的差距仍较大,这使得大多数农村儿童的贫困程度较城市儿童更深,特别是在中国西部地区。另一方面,城

乡儿童多维贫困差异的空间变化与中国地区贫困的分布密切相关。根据空间贫困理论和区域贫困理论,中国

西部尤其是西南地区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脆弱,地理资本处于劣势。同时,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区

域性贫困使得西部地区的贫困家庭难以脱贫,贫困代际传递非常明显。

 

总体而言,城乡发展差异和区域贫困会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城乡儿童多维贫困差异产生影响。宏观影响主要

体现在经济发展落后、公共服务欠缺、交通设施薄弱、福利条件有限。微观影响体现在生活水平较低、教育

服务不足、医疗救治困难、家庭关爱缺失、营养条件有限等方面。

 

图7. 城乡儿童多维贫困差异的空间分异理论框架

 

政策启示

 

尽管中国在儿童减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儿童多维贫困问题在农村地区仍较突出。政府须加大对农村贫

困儿童的减贫力度,特别是贵州、四川和云南地区的贫困儿童。增加对农村儿童的福利援助和财政支付转移,

并注重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儿童生活水平。此外,家庭条件和移动能力是影响城乡儿童多维贫困差异的

重要因素,减轻儿童贫困的政策需重视家庭条件的改善,为贫困家庭提供就业机会,以改善儿童困境;并加

快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儿童移动能力。

 

作者介绍

 

汪侠 副教授

人文地理学博士,南京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访学学者,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

专家,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兴趣包括减贫效应、智慧旅游、休闲与

健康等。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等

课题30余项。在Annu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地理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获得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中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辽宁

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奖等奖励。

 

海少琪 硕士研究生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减贫效应研究。

 

蔡佩汝 硕士研究生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减贫空间变化研究。

 

请您关注CFPS公众号,阅读更多CFPS小课堂:ISSS_CFPS

上一篇: 民无信不立:政务微博能够提高地方政府信任吗? | 文献传送门

下一篇: Anti-corrupt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 文献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