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文献传送门

百姓·百态 |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下)

来源:时间:2018-11-30 01:55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与现代化的发展和新的价值文化观念的传播,中国社会的婚育家庭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百善孝为先”与“养儿防老”等观点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新内涵?CFPS数据为您解读中国当代社会婚姻与家庭现状的有趣现象。

 

子女如何对待父母

 

自古以来,“孝”就是中国传统道德基本准则,也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家庭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我们通过对以下观点进行调查,了解子女心中的“孝”以及城乡居民有何区别。

 

 

图  对待父母观念各态度所占比例

 

古有“父母在,不远游”,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工作环境的变化,很多子女虽然不能一直陪在父母身边,但对“子女善待父母”及“回家探望父母”的观点普遍认同,比例高达90%以上,而对于其他观点的认同度也均达到一半以上。

 

 

图  城乡居民对待父母观念的认同比例

 

但如果分城乡看,城乡居民对“子女善待父母”及“回家探望父母”观点的认同度很高且基本相同,均在90%左右。但在其他观点的态度上,城乡居民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的认同度均高于城镇居民。在“儿子和父母住在一起”及“至少生一个儿子”观点上,农村居民的认同度比城镇居民高出20个百分点

 

 

图  分性别居民对待父母观念的认同比例

 

我们按照性别对这些观念进行统计发现,男女之间对于这些观念的认同比例差异不大。对于“光宗耀祖”的观念,男性比女性的认同比例稍高。

 

父母如何对待子女

 

养儿防老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深入人心的传统观念,它所体现出来的“家”和“孝”的思想是维系家庭及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生养子女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养儿”只为“防老”还是为了享受养育子女的过程呢?农村和城镇又有什么样的差异呢?

 

 

图  16岁以上人群对不同观点的认同态度

 

人们对生养子女为了“子女在身边的快乐”、“看孩子长大的喜悦”、“为了使家庭更重要”等非物质因素认同度很高,均达到八成以上。对“年老时有人帮助”、“延续家族香火”、“经济上帮助家庭”等物质因素的认同比例相对较低,其中,对“孩子在经济上帮助家庭”认同度还不到50%。

 

 

图  城乡居民对养育子女的态度的比较

 

对于城镇和农村的比较,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对“生养子女是享受过程”的认同比例很高,均接近95%,但是农村对“养儿防老”的认同度要明显高于城镇,农村认同比例接近85%,城镇还不到70%。由此可见,“养儿防老”的家庭观念在农村居民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图  家长对“离婚”观点的认同程度

 

对于“离婚”这个话题,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家庭对此常常讳莫如深,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有什么变化呢?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家庭都认同“离婚对孩子有害”的观点,占比接近85%,同时有超过60%的家长表示,为了孩子的幸福也不应离婚。

 

 

图  城乡家长对“离婚”观点的认同程度

 

从城镇和农村家长关于“离婚”的两个问题的回答中对比发现,城镇家长对“离婚对孩子有害”的认同度高于农村;然而,对于“为孩子幸福也不应离婚”,农村家长认同度又超过了城镇家长。

 

上一篇: 百姓·百态 |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上)

下一篇: 文献传送门 | 地区差异还是行业差异?谁才是收入不平等的“幕后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