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2022年度数字与人文纵横谈第一场论坛“构建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交流的桥梁”举行

2022年度数字与人文纵横谈第一场论坛“构建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交流的桥梁”举行

         2022年3月25日下午,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支持,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组织召开的“2022年度数字与人文纵横谈”第一场论坛“构建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交流的桥梁”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B102举行。本次讲座吸引了校内众多院系师生参与。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出席此次论坛并致开幕辞,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教授作主旨报告,哲学系韩水法教授、社会学系邱泽奇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教授参与圆桌讨论。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志学主持论坛并介绍了举办论坛的初衷,并表示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今后将为数字与人文学科的交流合作提供平台。

https://news.pku.edu.cn/images/2022-03/45a8bcc3c9114ef59dcca6ba719e10b7.jpeg

王博致辞

王博对论坛举行给予了肯定和赞赏,并表示,学校大力支持校内各学科的交叉合作和交流,鼓励各院系进一步丰富北京大学数字人文年的活动。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作为跨学科的数据收集、数据服务以及利用数据进行量化研究的平台,已经为超过13万数据用户开展了服务,产生的学术成果超过7000多篇,而这两个数字还在以每年30%的增幅在上涨。未来,希望调查中心不仅要做“数字与人文纵横谈”的支持单位,更要团结和赋能北大相关院系,成为数字与人文领域的积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

https://news.pku.edu.cn/images/2022-03/835df813c5ac447787d35a77c31b3adb.jpeg

论坛现场

朱松纯的主旨报告分别从“从物到人、历史趋势、范式转换、认知架构、AI与新人文、数字人文”为大家解读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和趋势,他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六大关键研究领域: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统计与机器学习、计算认知与常识推理、机器人学、多智能体,经过30年分治时期的发展,正在高度融合、走向统一,寻求一个统一的人工智能的理论框架,实现人工智能从感知层到认知层的转变,从以解决单一任务为主的“弱人工智能”向能解决大量任务,甚至自主定义任务、具有社会认同价值的“强人工智能”或“通用人工智能”转变,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在于为主观的“心”建模。由此,他进一步讨论了人工智能的中国机遇,以及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交叉的必要性。

https://news.pku.edu.cn/images/2022-03/6f2c169ef4fa42dcbaf266e039a85ff2.jpeg

朱松纯作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后,朱松纯与韩水法、邱泽奇、魏文胜围绕人工智能、社会伦理、生命科学等话题展开热烈的圆桌讨论,为与会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思想对决交流。

https://news.pku.edu.cn/images/2022-03/0ed314d540b84a59b71261f0db8c366b.jpeg

圆桌会谈(从左至右:魏文胜、朱松纯、邱泽奇、韩水法)

本次论坛是在社科部指导下由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组织召开的“2022年度数字与人文纵横谈”系列论坛的第一场讲座,后续该系列论坛将为大家呈现更多精彩绝伦的学术讲座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交流。

 

朱松纯教授:出生于湖北省鄂州,全球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统计与应用数学家、人工智能专家。1991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92年赴美留学,1996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2002年至202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担任统计系与计算机系教授,UCLA视觉、认知、学习与自主机器人中心主任。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认知科学领域多个国际奖项,包括3次问鼎计算机视觉领域国际最高奖项--马尔奖,赫尔姆霍茨奖等,2次担任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主席(CVPR2012、CVPR2019),2010-2020年两次担任美国视觉、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多大学、跨学科合作项目MURI负责人。朱松纯教授长期致力于构建计算机视觉、认知科学、乃至人工智能科学的统一数理框架。

在留美28年后,朱教授于2020年9月回国,组建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并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智能学院院长等职务。

 

TOP